查看手机网站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求真网—让真理传播更久远
       真教育官网  永远接地气 探究本质真相 正直讲真话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教育为求真,教师为传播文化

 二维码 105549

教育界原本应该是最真实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培养孩子的地方,神圣的,光荣的,真诚的,充满爱心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一个圣洁的地方也被社会玷污了,我们不妨罗列一下相关现象。


  教育界的“造假”现象


       以高大上的口号,掩盖办学水平的平庸不足


  教育要发展,社会、政府给予学校以很大的期望,同时也是给学校以很大的压力。


  政府加大校长培训的投入,政府树立学校办学的典范标杆,政府发出一系列的文件要求。


  跟风喊口号,只说不做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聪明的校长们终于明白,应付社会、政府实施课程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最简便方式就是包装自己:


  而成本最低的包装就是以口号包装自己,社会流行什么就喊什么,教育局长要求什么就汇报什么。


  比如师范大学的教授们炒作什么,许多校长就喊什么,流行合作学习,就喊合作学习,流行探究式学习,就喊探究式学习,流行翻转课堂就喊翻转课堂;


  政府要求什么,就报告什么,文件说素质教育,校长就汇报素质教育的经验;


  文件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校长就汇报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三维目标。


  学校教育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工作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份教育学生的工作,是改变学生的工作,首先是教育老师,改变老师。


  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教育行为是不可能超越教育规律的,但今天的教育生态恰恰是要求立刻兑现的生态,立竿见影。


  做不到立竿见影怎么办?


  聪明的校长们慢慢发现其实只要“见影”就行,未必要“见竿”,甚至是只要说说立竿见影就行,不必真的“见竿”、不必真的“见影”,重复上演皇帝新装的老剧,居然赢得了许多人的喝彩。


  课程改革在一所所学校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当然也只能是口号上的所谓“成功”。


  “教育改革”即不改革


  但是当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一切都是老样子,办学理念没有根本变化:


  仍然是以升学作为唯一追求;课程系统没有变化,教材教参,练习册,高考考纲,高考试题,仍然是学校课程的主要载体,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传授式训练式的教学方式一统课堂,填鸭式的知识教学,做题考题的机械能力训练,就是学校课堂的常态;


  学校骨子里几无变化,办学理念的贫乏,办学实践的平庸,仍然是我们现在一些学校的现实状况。


       以夸大的数据,掩盖课程改革的重重问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也有一些学校,也做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工作,在取得一些小成绩的时候,就沾沾自喜,甚至夸大学校所做的课程改革那点工作成绩,请来枪手加以包装,请来记者加以报道,头脑一热,以为天底下自己的课程改革做得最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做了一分,吹成十分,这就是泡沫。


  “明星校长”只为“名”


  但伴随着学校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却视而不见,没有问题意识,不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而是盲目地沉浸在所谓的成功之中。


  如此下去,学校问题会越积越多,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会看出问题,学生也会看出问题,家长也会投诉。


  但是校长的处理方式是全然不顾真相,一律排斥。


  校内有意见,以校长的权威打压下去;


  同行有看法,一律以妒忌视之;


  家长有投诉,则置之不理,或说是观念落后;


  领导有批评,则说是打击课程改革、报复校长。


  这些校长的职业生态主要就是:接受记者采访,参加各种考察,到处传经送宝;唯独不走进课堂,不开学生座谈会,不找老师谈话,不与家长聊天。


  一言以蔽之,他们这类校长是明星校长,而不是现实工作校长。


       以外在的豪华校园,掩饰校园文化的匮乏


  这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政府有钱了,而且很愿意把钱投在民生工程,而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这是一个追求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在一些政府官员的眼中就是校园现代化。


  超大的校园,超空的文化


  校园超大,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省市都有一些超大规模的学校,动辄500亩地、600亩地,校园大了,招生规模扩大了,这就是政府的政绩,这就是政府官员关心民生的有力证据。


  但至于这个学校是怎么办学的,校园里的文化精神是什么,就无人过问了。


  现在有些企业家有钱了,他们有一天突然发现学校也是可以挣钱的,于是私立学校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他们虽然没有办学的经验,但是经营企业的经验还是有的,而且是比较丰富的,其中擅长包装就是一绝,学校包装就是把学校包装成豪华宾馆,吸引学生家长报名。


  为了使学校更像学校,发挥育人功能,他们在学校建了很多名人雕像,甚至有的校园处处有雕像,走进校园好像走进西方的墓地一样。


  我们只要剥开这华丽的外表,就可以看到这些学校内在的精神,逐利几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征,而迎合大多数老百姓高考升学要求,他们必然是以升学为唯一目标,这就毫不奇怪了。


   以作假的手段,强调其“高升学率”


  我们谁都知道学校办学要有教学质量,而高考事关教学质量,追求高考升学只要不是作为唯一目标都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有些学校为了赢得突出的高考成绩,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为“好成绩”,不择手段


  比如挖其他学校的墙角,把他校优秀教师挖到自己学校来。


  在招生、教育、教学、考试等方面,几乎各个环节都有弄虚作假的现象:


  招生这个环节就有学校胡搞一气,运用虚假宣传,蛊惑人心,将十分有限的办学经费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奖励,奖励高分段学生,甚至还有花大价钱买学生的现象:


  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动辄用10万元巨款将孩子留在自己学校里,以增加北大清华录取率,这就完全背离了教育初衷,彻头彻尾的作假。


  还有学校,为了抬高自己的分数,想方设法软硬兼施动员后进生不要报考,剔除后进生以提高升学均分,提高升学率。


  一般一个地方常常会有两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竞争关系,其中重要的竞争就是升学率的竞争。


  在竞争过程中,就出现莫名其妙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战胜对手,动歪脑筋,伪造假数据,抹黑对手,以此抬高自己。


  上述四种情况虽然绝对数未必很多,但是在教育圈内圈外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真善美”的孩子


  教育重要的目标就是从知情意三方面培养学生真善美的良好品性。


  陶行知说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说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许慎说得好:“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学校校长、教师如果弄虚作假,那么学校的所谓德育工作将形同虚设,甚至产生负面教育作用。


  学生不但听你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你做什么,你的言行举止都传递出你的价值思想,你的价值判断。


  造成上述弄虚作假的现象当然有外在原因。这是一个讲究颜值的时代,于是造就了一堆化妆师和包装师,也造就了一大堆千人一面的人造美女,千校一面的人造名校。


  这是一个现实而功利的时代,社会要功利,政府官员要效率,学生、家长要升学,学校自然也要功利,当功利畸形化了,教育就异化了,假冒伪劣就成了常态。


  但是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原因,为什么大多数教育人还是能够守住教育的底线?


  为什么那么多的校长能够坚守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不趣时尚不喊空洞的口号,而是兢兢业业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为什么那么多的教师能够守住自己的道德良知,永远保持真诚,永远用行为诠释自己的品德,给学生以言传身教?


  学校如何守真?教育如何求真?这当然是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


你对各种似是而非的教育概念有辨析力吗?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教师?是否仅凭我们的知识、能力、社会阅历就可以胜任教师工作?除了这些,我们更应该提升哪些能力?


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我们都在说,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当然包括知识的传承,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文化的传承当然包括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文化的传承当然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这不仅包括知识层面、理论层面,更内含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思想力、实践判断力、实践辨析力,这一切靠的是教师实践中的引领。


我非常认同这一说法:“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作为文化使者,我们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理应发挥精神引领的作用。


怎么才能做到呢?

是否凭我们的知识、能力、社会阅历以及思想力?

如果是,就需要追问:我们的知识几何?能力几何?社会阅历几何?思想力几何?

毫无疑问,在这一系列的要素之中,一定有一个最重要的要素,我以为那就是思想力。


心理学家们说思想力是指个体为完成某种活动或任务时对各种要素进行分析、重组、整合的各种思维能力的总和。我更愿意通俗地说,思想力就是你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是你对各种现象的分析能力,是你对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的辨析力,是你对各种假冒伪劣东西的批判质疑能力。


思想力一点都不复杂、抽象。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上、课程里,就在我们与学生的所有交往活动之中,就在教师自身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之中。


教师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承


看看你的课堂吧。你的课堂运用了很多现代信息技术,你是在运用这些技术手段灌输给学生许多现成的知识,还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你的课堂是给了学生许多逗号、分号、句号,还是给了学生许多问号?


你的课堂可能运用了很多模式、方法,但你是在带领学生寻找既定的标准答案,且是唯一的答案,还是在带领学生寻找多种答案?寻找多种答案其实就是寻求事物的多种可能性。


你的课堂是仅仅培养学生单一的求同思维,还是同时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批判性思维?你的教学是把学生教得越来越迂腐、机械、呆板,还是把学生教得越来越聪明、智慧?


看看你的校本课程吧。你的校本课程是迎合上级检查而编写的,还是真正落实到现实课堂中?是基于学生需要而设计的,还是基于教师知识储备而设计的?是考试的延续,还是智慧的启迪?是去生活化、去背景化的单一文本世界,还是与背景紧密相连的丰富世界?


看看你的办学特色吧。比如体育特色学校,是为特色而特招运动员赢取金牌、造就特色学校,还是真的创造一种氛围,提供多种体育选修课程,让每一个孩子至少热爱一种运动项目,进而养成一种热爱运动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句话:是少数人的体育特色,还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健康?又如艺术特色学校,是为了领导到校视察而做的表演,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是为了赢得考级的分数,还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承,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我们更需要严肃而认真的思考,思考并解决当下的问题;教师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播,传播外来的优秀文化,我们更需要扎根本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作严谨的思考,思考现实的教育生态,分辨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策略,带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明天。(来源:网络。作者——程红兵,特级教师、原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手机扫一扫上求真教育网 回首页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